现代有青年,其名为“斜杠”,“斜杠”之多面,一个火锅涮得下?
Slash——中文意思“斜杠”,后来被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在自己撰写的《双重职业》中引申为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。
“斜杠”,如今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一种社会身份和生活方式。
王可,地地道道的成都人,大学时学的历史专业,毕业后当过导游,现在是成都一家定制西服店的主理人,以及摇滚乐队主唱、作词——标准的斜杠青年。
这期《可以给你做顿饭吗》,刘仪伟在成都找到的“做饭目标”就是王可。
西服店里初见,刘仪伟眼前的王可是一位成熟稳重、耐心专业的职场人,任何关于服装的问题,在她这都能得到专业的解答。然而,无论是导游、西服店主理人还是乐队主唱,其实都和所学专业相距甚远,王可坦言:当初的导游也好、现在的西服店也好,都是为了维持生活,摇滚乐,才是一直以来的爱好与梦想。
因为学生时代在音像店无意中买到的一张专辑,王可彻底喜欢上了摇滚乐:“流行歌听几遍就腻了,没有后劲,但那些摇滚乐,我可以反复一直听。” 十多年过去,那张专辑依然是王可的珍藏。
她所在的这只三人乐队,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“谋生主业”。吉他手&主唱邓飞是一名建筑设计师,鼓手娄芮从事金融理财工作,在他们看来,乐队甚至算不上副业,因为“玩摇滚不亏钱就是赚钱了”。
三个人也曾经停掉手边的工作,专门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全国各地演出,但最终还是因为生活压力而回归“主业”。
尽管现实的种种无时不在挤压着他们本就不宽裕的梦想空间,但他们仍然选择跌跌撞撞行走在逐梦的路上。
回归乐队的王可,和西服店里的王可判若两人,那是她性格中最简单纯粹、意气风发的一面。他们的音乐里既有慵懒深沉的表达,也有爆发能量的传递,摇滚乐对于他们来说,是梦想,是注入年轻生命的强心剂,可以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,可以释放平时压抑的内心,更是他们真实自我的外放表达。
与影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摇滚音乐人凌乱个性的房间不同,王可的家整洁、清爽,甚至可以用“空旷”来形容。“我是个很焦虑的人,我强迫症”王可这样描述自己性格中的焦虑面,她甚至可以为了家里的猫毛(她养了一只叫“胖虎”的猫),而把地板铺成猫毛相近的颜色,“只要看到就一定要打扫掉,很累,所以只能眼不见为净”。除了满地猫毛,年龄、容貌、感情……普通人都会遇到问题,也无一不是王可焦虑感的来源,所以,回到自己的小窝,她宁可化繁为简,至少可以少操些心。
也许是工作与乐队占据了太多时间和精力,即便是在家吃饭,王可也是选择点外卖。几乎没有使用痕迹的厨房、只有方便食品和一盒鸡蛋的冰箱,都提示着这个家的冷清。面对刘仪伟“可以给你做顿饭吗?”的邀约,王可很惊讶:“真的?很久没有人为我做饭了……我快一年没有在家做过饭……” 。
常年独居的生活让王可几乎忘记了属于一个家的温暖烟火气息,但这并不代表她不渴望亲朋相聚的温暖。王可说,家里“唯一的摆设”是已经去世的爷爷的照片,她是大家族里的长孙女,“爷爷最疼我,小时候都是抱着不离手的”。爷爷在去世前嘱咐儿孙们要记得在家里摆自己的照片,于是,孙女便将照片摆满了整整一排。
就像电影《寻梦环游记》里说的:“当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记住你的时候,你也将从这里彻底消失。”只要爷爷的照片、爷爷的笑容一直在这,那么他就仍然留在王可的生活里,每一张照片、每一份回忆,都在默默守护着这个独自为梦想打拼奋斗的女孩。
原来,对温暖亲情的渴望,是王可鲜为人知的又一面。
对现实的妥协,对梦想的执着,对生活的焦虑,还有对亲情的渴望……没有什么比包容万物的火锅更能慰藉一个斜杠青年的“多面体”灵魂,刘仪伟决定为王可和她的乐队成员做一顿火锅。准备食材、炒菜做饭,王可主动为刘仪伟打下手,一边料理食材、一边唠着家常,两人还即兴合唱了一曲,冷清的厨房终于有了家的温度。
一张饭桌,一口火锅,几双筷子,三五好友,刘仪伟与王可和乐队成员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谈,从家庭聊到事业,从感情聊到未来……没有谁的人生会过得毫无问题,与其担心失去,不如放开去做。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,如果感到迷茫、焦虑,就用厨房里锅碗瓢盆的铿锵交响,重新激发对生活的热情。
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
《可以给你做顿饭吗》
东南卫视每周日21:15播出
海峡卫视每周四22:13播出
邀你一起暖心开饭~